海南八哥雏鸟怎么养?

2019-12-11 13:14:02 阅读:77

导读:海南八哥雏鸟怎么养?,八哥每年繁殖几次,八哥怎么分公母图片,我家的八哥.海南八哥雏鸟怎么养?小鸡饲料拌熟蛋黄掰嘴填喂面包虫当零食八哥每年繁殖几次八哥每年繁殖2次;人工繁殖,每年可多达5窝,八哥自然繁殖,繁殖期为4月―7月。八哥发情交配后,雌鸟开始营巢。此时,应提供稻草等营...

海南八哥雏鸟怎么养?

海南八哥雏鸟怎么养?

小鸡饲料拌熟蛋黄掰嘴填喂
面包虫当零食

八哥每年繁殖几次

八哥每年繁殖2次;人工繁殖,每年可多达5窝,八哥自然繁殖,繁殖期为4月―7月。

八哥发情交配后,雌鸟开始营巢。此时,应提供稻草等营巢材料。雌鸟每窝产卵4~6枚,以每天或间隔2~3天产1枚不等。卵产齐后,雌鸟便开始孵蛋。孵卵期间,雌鸟除饮食、排粪外,不离开巢箱;雄鸟亦护起护巢之职。整个孵化期为15~18天;超过18天后,雌鸟就会拒绝孵卵,表现不安,飞进飞出,不断鸣叫。

八哥育雏是个有趣的现象,开始半个月是雌鸟用啄碎的面包喂食为主,半个月后雄鸟担当起喂雏的主要任务。雏鸟主食伴以钙质及其它相应矿物饲料的面包虫和其它昆虫;亲鸟也将自食的饲料喂雏鸟。雏鸟约经26日生长后即能出窝,1个月左右雏鸟就能开始离开亲鸟独立生活。一对亲鸟每年可繁殖两巢幼鸟。一般出壳10天后的幼雏,最适合人工驯养。

拓展资料

八哥是一种很聪明也很粘人的鸟类,相信很多朋友都养过八哥,每当带着自己的八哥去玩,听着它说自己教会的话,内心肯定是非常高兴的。但很多鸟友的八哥在教会说话后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这不仅是对八哥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不能让八哥体会育雏的快乐。

1、幼鸟在鸣叫之前的雌雄鉴别
:一是看躯体,身胚大的为雄鸟,小者为雌鸟。二是看头形,头大而扁者为雄鸟,头小而圆者为雌鸟。三是看嘴形,嘴粗而长者为雄鸟,嘴细而短者为雌鸟。四是看嘴和腿的皮色,雄鸟的嘴为玉白色,腿呈肉红色;雌鸟的嘴与腿均为灰色。综合上述几方面的形态特征可对八哥的幼乌进行雌雄鉴别。

2、成鸟的雌雄鉴别:八哥成鸟的雌雄鉴别主要听鸣声,其次是形态的差别。雄鸟的歌声优美而激昂,雌鸟的歌声较低沉且不甚悦耳。成鸟羽色雌雄相同,但在形态方面,雄鸟头大而略扁,嘴略粗、较长,为白玉色,腿肉红色或黄色;雌鸟头较小而圆,嘴细而略短,灰色,腿灰色或浅黄色。从泄殖腔看,泄殖腔的外部,雌雄鸟有明显的区别,雌鸟泄殖腔较雄鸟稍平坦,周围松散地长着一圈小羽毛;雄鸟泄殖腔呈小圆柱形突起,在突起的顶端长有束状的小羽毛,有经验的养鸟者仅从泄殖腔的平突状态即可断定成鸟或幼鸟的雌雄。用手摸感泄殖腔,若平为雌,若感觉有明显突起则为雄。

知道了八哥的公母后,我们就可以准备人工繁殖的条件了:

1、确保八哥已经成年,八哥一般在一岁左右就可以开始繁殖了

2、较大的养殖空间:最好是在散养状态下,比如放在家中不用的房子里;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可以制作较大的笼子供八哥繁殖

3、为在繁殖期间的亲鸟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食物要多样化,以确保营养的补充

4、在繁殖期间要备好稻草等筑巢材料,方便亲鸟筑巢产卵

5、在繁殖期间最好不要有意去打扰亲鸟,除非它们对你非常信任,这点可以从它们功不攻击你看出来

2270465071

八哥自然繁殖,繁殖期为4月―7月,每年2次;人工繁殖,每年可多达5窝。

近年来,八哥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已能进行繁殖。作繁殖用的八哥应养在较大型的笼箱内。笼箱应分室内室外两部分,每部分高约1米,长约70厘米,宽约60厘米左右。在室内笼上方设一人工巢。人工巢为长方形,高40厘米,宽25厘米,长30厘米。两笼内均应设置栖木。八哥发情时的表现为不愿站立栖木,精神兴奋、活泼,进出活动较多。雄鸟叫声比平日嘹亮,音调较高,而雌鸟双翅下垂,抖动频率很高,并发出响声,鸣声为“吱吱、吱吱”,而后追逐雄交配。

八哥发情交配后,雌鸟开始营巢。此时,应提供稻草等营巢材料。雌鸟每窝产卵4~6枚,以每天或间隔2~3天产1枚不等。卵产齐后,雌鸟便开始孵蛋。孵卵期间,雌鸟除饮食、排粪外,不离开巢箱;雄鸟亦护起护巢之职。整个孵化期为15~18天;超过18天后,雌鸟就会拒绝孵卵,表现不安,飞进飞出,不断鸣叫。

八哥育雏是个有趣的现象,开始半个月是雌鸟用啄碎的面包喂食为主,半个月后雄鸟担当起喂雏的主要任务。雏鸟主食伴以钙质及其它相应矿物饲料的面包虫和其它昆虫;亲鸟也将自食的饲料喂雏鸟。雏鸟约经26日生长后即能出窝,1个月左右雏鸟就能开始离开亲鸟独立生活。一对亲鸟每年可繁殖两巢幼鸟。一般出壳10天后的幼雏,最适合人工驯养。

八哥每年繁殖几次

八哥怎么分公母图片

1.
对于年幼八哥,因为还未有换毛,从羽色上能很容易地区分公母八哥,
公八哥毛色黑亮,母八哥则羽色偏明显灰,或淡黑,也没那么油光亮彩.
2.对于换过羽后的八哥,因为雌八哥会同样换上一身新的黑亮羽毛,此时会与雄八哥比较相象,但黑的亮度没有公鸟那么油亮,这是其一.
其二,主要是看尾羽下面白色羽毛的分布.八哥尾羽下面的白色羽毛基本上都在尾羽末梢和尾羽下面中间分布。看尾羽下面中间就能分辨。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此部位的羽毛生长为V型。白色羽毛在V型部位非常明显,成为V型的是雄八哥。雌八哥在该部位的白色羽毛较稀少,不成V型。并且呈分散状,层层迭迭的白毛,可看图比较.
3.雌雄鸟同色,从外表很难区分。一般地说,根据体形大小和头形综合加以区别。头形大而圆、体形大者为雌性;头形小而尖,体形也瘦长,这样的鸟多为雄性。
因此其性别需仔细观察方能鉴别。亦可通过对泄殖腔的观察来鉴别,泄殖腔内若有突起者为雄性,若无突起且扁平者为雌性。
其实单单从外形对比来看公鸟头大略扁,脖子和嘴粗且长,羽毛较亮有绿色金属光泽,母鸟头小,较圆,,脖子短,嘴细且短,羽毛不如公鸟亮。八哥的公母最准的就是看它的PP,轻轻的吹开PP边上的羽毛有一个肉球的是公的,反之平的为母,虽然老土但是最准。
八哥怎么分公母图片

我家的八哥


我父亲退休后喜欢上了养鸟,大小鸟笼十几个,各种鸟儿都有,刚读小学的儿子还囚了个脱了毛的小麻雀,一群没规矩的家伙整天叽叽喳喳闹得不可开交,可把祖孙三代的男人们乐得辈份都快颠倒了。不过家里的女人们怕吵,把这看成是灾难,媳妇不好说,我母亲整天唠叨着要把它们杀了喂狗,尤其是对几个整天自以为是,没一句正经的八哥恨得牙痒痒。那几只八哥是我们祖孙爷仨的宝贝,是花了不少心思请来的,虽然笨得没一个能学上一句人话,可也没嫌弃过他们。记得家里进场的第一只八哥是一只上了年纪的老八哥,身上的毛都已经不太结实,是人家淘汰下来送给我父亲的,我父亲却把它看成是宝贝,好吃好喝的都少不了它,又与它聊天,又教它说话,还带出去让人给它染了舌头,可这家伙笨的可以,不仅到死都没说出一句人话来,胃口又特别大,买来的食料大多填了它的肚子,气得父亲吹胡子瞪眼,最后把它挂在路边的榆树上任凭风吹日晒,晚上还不让进屋,有一顿没一顿的,尝尽世态炎凉。老八哥不知道自己犯了哪条王法,呜呜地叫,惨惨地叫,叫得更加难听了,我母亲落井下石,直要取它的性命。同事知道了我家老八哥的悲惨遭遇,执意要救它一命,说是让她带回家调养一段时间。于是一天上班前我给它吃了顿饱饭,身上还抹了点油,把它装进纸盒带到办公室,一路上它一声不啃,我知道它在黑暗中想着诡计。同事性急,想打开看看,不想刚露个黑脑袋,就“朴啦”一声飞出了门外。没几天,一家人就把老八哥那事儿给忘了,那个大鸟笼仍旧空荡荡地挂了榆树上,门也没关着。一天我儿子放学回家,直奔到正拉着二胡的爷爷旁,“爷爷——爷爷——我家的八哥回来了——”父亲搁下二胡,跑到树边一看,还真回来了,而且还自己进了鸟笼,“只听说鸽子再远也能回家,没见过八哥也认家,”说着父亲带来八哥喜欢的鸟食和水,老八哥也不客气,自顾琢着食儿,它是饿坏了。回家的路找得太辛苦,老八哥身上的羽毛更衰了,大腿上的皮肉几乎有点遮不住了。父亲把手伸进笼子,有点心疼地抚摸着老八哥,“看来咱们有缘分呐,你不嫌我老,我也不嫌你老,今后再也不赶你出门了,就在家里给你养老送终吧——”奇怪的是,自从老八哥回家之后,我家的老榆树上常围着一群小八哥,共有六七只,人走近它们就飞到树梢上,人走远了,又围在笼子上,老八哥也知道让着小的,任凭它们伸进贼溜溜的脑袋,把它的食儿琢个精光。我父亲看得眼红,那些光鲜的青壮八哥是他做梦都想得到的。有水总不能渴死,得有个办法。父亲先是做了个网兜,绑上竹竿儿,藏在树干边儿,可老眼昏花没一次得手,倒是把自己的腰给闪了。硬的不行来软的,与是在老八哥旁边多了一个空的笼子,笼子中央放了一小碟香喷喷的食儿,大方地开着门。小八哥们先是停在树梢上转着乌黑的小脑袋细瞧,然后叽叽喳喳地像是在商量着什么,接着性急的下到笼子上,可他们的头颈不够长,怎么也够不着那食儿,气得直叫唤。我们爷儿仨趴在窗户上大气也不敢喘……终于有胆大的试探着从小门里闪进半个身子,然后又退出来,做了几次假动作后看看没啥反应,索性对着食儿大啄起来,引得其他的伙伴一阵混乱,争着挤进小门……我儿子眼睛挣得像铜铃,第一个冲了出去,我手里拿了一块蒙布,紧随其后……战果不错,逮到了一只,没头没脑地在笼子里撞着。如此这般,不出半月竟逮到了三只,加上原先的老八哥,家里简直成了八哥大会了。咕咕地叫,烦烦地叫,整天整夜没个清静的时候,我母亲又在唠叨着要把他们杀了喂狗。一天,父亲早上在打理鸟笼的时候发现少了两只年轻的八哥,父亲问母亲八哥哪儿去了,母亲回答昨天挂在树上被两个小赤佬偷了——又过了半个来月,又少了一只年轻的八哥,这回母亲说是被宅子上一只大公猫叼走的,她看得真切,还比划着做着动作。我知道是母亲在捣鬼,暗地里嗤嗤地笑,可把我父亲心疼死了。又过了两个月光景,褪了毛的老八哥也“啄断”了一根竹签飞了。常听见母亲断断续续地私语,放生……放生……那可是积德的事啊……积德的事啊……八哥跑了,家里一下清静了不少,可是爷孙俩像丢了魂似的,在榆树下一遍一遍转悠着,眼巴巴地看着老八哥的那个笼子,还给上了食儿,可终究再也没有野八哥光顾我家。故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那群八哥还好吧?那只老八哥还活着吗?要是还在的话,它已经够老了。2009-2-24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