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的习性

最佳答案
鹩哥南亚鹩哥(Gracula religiosa)
鹩哥hill mynah亦作hill myna。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rnidae)的许多亚洲种鸟类的统称,外形略似鸦。南亚鹩哥(Gracula religiosa)是有名的能学说话的鸟。体长约25公分(10),黑色有光泽,翅有白块班,黄肉垂,嘴和脚淡橙色。野生的咯咯地或尖声鸣叫,笼养的能模仿人说话,比它的主要对手灰鹦鹉学得还像。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约20公分长,黑、棕色,翅和尾有白色,眼周围有橙色皮肤;已引入澳大利亚、纽西兰和夏威夷。八哥(A. cristatellus)黑色,翅有白色块班,脚和嘴黄色,原产于中国和中南半岛,在1900年引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但并未扩散。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鹩哥 (Grackle )又名叫秦吉了、九宫鸟、海南鹩哥、海南八哥、印度革瑞克,雀形目、椋鸟科。鹩哥和八哥是“同门兄弟”,但鹩哥鸣声更美且能不学自鸣,其种群数量亦较少。鹩哥是驰名中外的大型、鸣叫型笼养观赏鸟。其歌声嘹亮婉转、富有旋律,并善于模仿其他鸟鸣声,经过训练还能模仿人语,学唱简单歌曲。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云南南部、关系南部及海南岛、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分布状况:亚种intermedia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南方包括海南岛的热带低地。地区性常见,但因被捕捉为笼鸟而数量大为减少。体形特征:体长28.1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4毫米,尾80毫米,足30毫米。初级飞羽中部贯以斜行白斑,其余体羽黑色,有强烈紫色(头顶、上背和胸)、蓝绿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或深蓝色(其余体表)的光泽。故此种鸟虽体黑而不丑。 后头两侧各有一鲜黄色肉质垂片,与眼下和眼后的三角形大块鲜黄裸露的皮相连。据说肉垂小者聪慧灵敏,易学人语;肉垂大者接受能力差,反映慢。这种说法有待证实。在形态和羽色上雌雄鸟极相似。眼暗褐色,嘴基橙红,末端鲜黄,脚、趾鲜黄色。生活习性:栖息于多林的平原或山地,尤常见于林缘及林间小面积的开阔地上,嗜吃野果。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尤其是无花果或类似多果肉的果实成熟季节,常合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也兼吃昆虫,如蚱蜢、白蚁等。此鸟善鸣,能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自低沉粗涩的咯咯声以至高亢怡悦的尖锐声,并能仿效人言。饲养管理:鹩哥活泼喜动,饲养笼要高大宽敞,宜选用大号八哥笼。饲料以蛋米为主,每日加喂2次鹩哥粉,每次的量在1小时之内吃完为宜。另外,还要适量喂给水果和昆虫。鹩哥食量大,粪便多,故鸟笼清洁要勤,必须每日洗刷一次,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一次。鹩哥比较耐热,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让它多晒太阳,室温不能低于5℃.鹩哥在人工饲养下也能繁殖,但需成对饲养在较大的房笼内.繁殖:野生鹩哥的繁殖期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开始筑巢于树洞中,内垫杂草、细枝、羽毛等。每巢产卵3~4枚,卵呈椭圆形,卵壳呈鲜亮的蓝绿色,有淡紫色和红褐色斑点。孵卵以雌鸟为主,雄鸟担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天津和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经过试验,于1980年成功的人工繁育了鹩哥。人工繁育要注意选择亲鸟,不但身体要健康,还要羽色艳美,鸣声动听。雄鸟发情时活泼好动,鸣声比平时既高又多;而雌鸟发情时翅膀下垂抖动,并发出响声,然后鸣叫着追逐雄鸟。当其情投意合后,就在箱底交配。此时应在笼内上方挂上150厘米x100厘米x140厘米的繁殖箱,并提供稻草、细枝叶等巢材。鹩哥在人工条件下每巢产卵2~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数日一枚的,蛋齐后才开始孵化,这期间雌雄鸟都比较安静,活动量减少。雌鸟除吃食和排泄外,昼夜孵蛋。雄鸟有明显护巢现象,如有人靠近便用嘴啄,15~18天雏鸟出壳。幼鸟出壳后,雌雄亲鸟都参加育雏,不过初期以雌鸟为主,半月后以雄鸟为主。雏食以面包虫和其他昆虫为主,适量补充钙质。雏鸟26日龄时就能出窝和回巢,30日龄后就可独立生活。调教:调教鹩哥学唱和说话应从幼鸟开始。其生性胆怯怕惊,不宜外出遛鸟,可在加中笼养喜鹊等鸣禽,或播放鸣禽鸣唱录音及其它欲教会其鸣唱的声响录音。经过训化,鹩哥不但对人的畏惧心理可以得到改善,还能学会许多种鸟和动物的叫声。鹩哥学说人语不用捻舌,且口齿伶俐,吐字清楚。训练时应在每日清晨选择安静环境,教它学一些简单语句,并奖励一些其爱吃的食物。训练要有耐心,学会了一句再教第二句。此鸟接受能力颇强,千万别在它面前说一些无聊或骂人的话,免得被其学会有辱养鸟之文明初衷。鹩哥雌雄鉴别:雌雄鸟同色,从外表很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体羽金属光泽较淡,其头后的肉垂较小,因其产地不同头后肉垂大小略有不同,因此其性别需仔细观察方能鉴别。亦可通过对泄殖腔的观察来鉴别,泄殖腔内若有突起者为雄性,若无突起且扁平者为雌性。还可根据体形大小和头形综合加以区别。头形大而圆、体形大者为雄性;头形小而尖,体形也小,这样的鸟多为雌性。鹩哥:海口二台的一个新闻节目.西方人的习性


参考资料:
西方人的习性


相关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

可能你喂食单一,不能满足鹩哥所需的营养。 鹩哥产于我国云南、广西、海南岛等地区的田野,喜欢在有人烟的地方生活.在分类上属雀形目、椋鸟科.还有人称它海南鹩哥、秦吉...

查看更多

收起 ︿

              鹩哥生活于开阔的田地边缘或郁...

查看更多

收起 ︿

鹦鹉的生活习性为: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鹦鹉在取食过程...

查看更多

收起 ︿

生活习性:^鹦鹉是夜行性动物,喜欢独居,有完善的嗅觉系统。例如它们在觅食时就能够通过气味来区分出食物;这一习性仅在另外一种鹦鹉中找到。另外^鹦鹉给人极深印象的特...

查看更多

收起 ︿

东北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它体魄雄健,行动敏捷,肩高1米以上,身长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千克,有“丛林之王”的称号。东北...

查看更多

收起 ︿

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混群栖息。常在翻耕过的...

查看更多

收起 ︿

八哥习性? 2024-05-19

很自然,它会保护自己,不用担心。...

查看更多

收起 ︿

亚马逊鹦鹉的生活习性是它的食物有水果、壳类种子、向日葵、绿色食物等。它们需要一种富含天然胡萝卜素的饮食。 建议为它们提供天然和新鲜的食物。亚马逊鹦鹉通常非常嘈吵...

查看更多

收起 ︿

虎皮鹦鹉也叫娇凤、彩凤、阿苏儿、鹦哥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虎皮鹦鹉体长16~18厘米。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

查看更多

收起 ︿